作者:简子尧
经文出处-马太福音13:33、15:6;马可福音4:35-41、6:30-52、8:13-21;约拿书1:4-6
成为神迹的学生
虽然惟有耶稣才是全世界的答案,但我们都被呼召要成为神迹的学生。这意谓着,我们必须让过往所经历过的神迹,来塑造我们的思考方式。
当然,神迹可能会令人赞叹敬畏!并且是戏剧化的,但神迹并不是被设计来让我们目眩神迷的。请知道,神行神迹的目的,是要训练我们如何以不同的眼光来看待事情。一个神迹,就是一所学校。或者我们也可以这么想:正如食物中含有各种营养成分,所以每一次与神相交的境遇或处境,也充满了各种必要的养份,使我们的灵命得以强壮,可作为神在地上的见证(代表)。
问题是,许多人在经历神迹后却不知道它对我们意义为何?我们可能在这个考题上都不合格。这种情形在今日的教会中常常可以看到。当神行了一个神迹之后,有些人会说:哇!太棒了!然后,他们转身,依然故我。他们回家后,生活方式和之前并无两样;他们只是在人生中,多了一次看神行有趣事情的经验。
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你身上,你也不用感到太糟。其实,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耶稣的门徒们身上。他们曾经经历许多我们都未曾经历过的神迹。举其中一件神迹就好,就是:五饼二鱼的神迹(马可福音6:30-52)。
这个使食物倍增的神迹,是发生在他们的手中,而不是发生在耶稣的手中。耶稣并没有说“看哪!我要变!”然后就创造出一大堆食物;祂也没有按手在食物上,然后看着它们一直增加、一直倍增。祂只是把仅有的些许食物分成十二份,递给十二个门徒分配下去,而当门徒们将食物分给众人时,食物就没有间断过了。
但他们在经历这次的神迹后,还是没有通过考验。那天稍晚时,耶稣吩咐他们上船渡到海的另一边,祂自己则独自上山去祷告。耶稣看见门徒们在海上,因风不顺,摇橹甚苦,几乎要丧命的样子。于是祂行走在海面上,要去和他们在一起。门徒看见祂在海面上行走,就因害怕而尖叫起来。终于耶稣上了船,风浪就止住了。当门徒们在安定下来后,心里还是十分惊奇。这是因为他们还不明白那分饼的事,心里还是愚顽。(马可福音6:52)
这故事的结局有点奇特,但它教导我们一件事:门徒们虽然在行五饼二鱼的神迹上顺从主的吩咐,但他们的心里还是刚硬的、迟钝的,他们并未看透那个神迹,而那个神迹也未转变他们。同样地,你我也可能完全地顺服神,成为祂行神迹的器皿,可是在行神迹的过程中和行完神迹后,我们的心仍然可以是刚硬的。
这并不意谓着我们会下地狱,只是说我们错过了神迹中该要学会的功课,以致未能让神迹的种子进一步穿透,并在我们的心里面扎根,未能转化我们的生命。
门徒们的确是按著耶稣的吩咐去行,可是当他们碰到下一个问题时,就显明他们并未从之前的神迹中学到功课。什么是该学到的功课呢?就是:他们应该看见自己在神迹中所扮演的角色。由于他们没有看见自己在先前的那个神迹中所扮演的角色,于是当他们遇到下一个难题,而耶稣又没有和他们在一起时,他们就不知所措了。
耶稣曾告诉他们:“你们给他们吃吧。”祂并没有说:“我会为你们做这事。”靠着门徒们亲手服事,他们的顺服,食物才得以在传递中不断地增加。可是,他们却错失了整个神迹的重点。
主耶稣的目的,并不是差他们进入风暴中,然后祂可以出现成为英雄。祂原定意不插手的,但门徒们仍不明白这个功课;他们并没有从上一次的神迹中吸取经验。他们心里刚硬,于是耶稣必须再来拯救他们。
心里的面酵
圣经曾论到心思的影响力,可决定我们与天国的互动。当我们努力要成为神迹的学生时,这些影响力就会对我们的生命造成冲击。
马太福音13:33
33祂又对他们讲个比喻说:天国好像面酵,有妇人拿来,藏在三斗面里,直等全团都发起来。
此外,耶稣在马可福音8:13-21中,也再次提到“酵”:
13祂就离开他们,又上船往海那边去了。14 门徒忘了带饼,在船上除了一个饼,没有别的食物。15耶稣嘱咐他们说:你们要谨慎,防备法利赛人的酵,和希律的酵。16他们彼此议论说:这是因为我们没有饼吧。17耶稣看出来,就说:你们为什么因为没有饼就议论呢?你们还不省悟,还不明白吗?你们的心还是愚顽吗?18你们有眼睛,看不见吗?有耳朵,听不见吗?也不记得吗?19我擘开那五个饼分给五千人,你们收拾的零碎,装满了多少篮子呢?他们说:十二个。20又擘开那七个饼分给四千人,你们收拾的零碎,装满了多少筐子呢?他们说:七个。21耶稣说:你们还不明白吗?
当耶稣说:“你们要谨慎,防备法利赛人的酵和希律的酵”时,祂是在警告门徒们要慎防对心思意念中,可能造成的某些影响力,以免让它们夺走所领受的启示和更新的思想。
上述的经文中谈到了三种酵:希律的酵、法利赛人的酵,和天国的酵。
这三种酵至今仍然存在,而且非常活跃。它们大大的影响我们如何思考、如何生活,以及生命中的每一件事。“酵”象征着我们心思意念中,所产生作用的影响力。因在自然界中,酵会使面团发起来。
据说在国外生活经常做面包的人,当他们遇到面团发不起来时,他们就会把它摆在火炉旁边,火的热度可以促使面团发酵。同样地,艰难之火引起我们心里的酵显露出来。如果我们心中充满了天国的酵,那么在我们信仰中关乎天国的实际就必会显明出来;如果我们心中所充满的是希律或法利赛人的酵,那它将会破坏启示和国度的工作。
就让我们更进一步来探讨这两种有破坏性的酵。首先,是希律的酵。
希律的酵
希律的酵是一种以人的力量和以人为本的系统,例如:政治、普罗大众的想法和说服力为基础的无神论权势。希律的酵完全排除神,它的信仰宣言讥称:“神助自助者。”如果你发现自己忘记带面包上船,那么受希律的酵影响的人会劝你:下一次你要列一张清单,你就会记得带面包。它会告诉你:你就是你问题的解答;你要为自己负责,要成为一个自立自强的人。凡事都要靠自己。
希律的酵也代表教会中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实践性的无神论。许多基督徒是实践性的无神论者;他们不相信神是主动的神。他们在口头上不会这么说,也没有任何教会的教义会宣称没有神。但这类的信徒在面对每日的状况时,总是不让神介入其中。他们和希律一样,会说:在实际的生活中,是没有神圣介入这回事的。虽然他们宣称自己是基督徒,但在遇到问题时,他们的态度就和他们信奉无神论的邻居并无不同。他们不会想到要从神的话语中得到忠告,也不会邀请神来介入。说穿了,这就只是相信自己的自我崇拜,切记!我们永远都无法成为我们自己的答案。
现今所推崇的后现代的文化中,也相对充满了希律的酵。例如:美国可能是一个高举民主,信靠独立的民族;他们认为先祖们,靠着决心、纪律,和卓越的行政管理能力,造就了美国人可以成就任何事。有时候,当教会高举美国文化的时候,也不小心的会落入这种思维的欺骗当中,以为我们只要凭借着自己的力量所成就的事,都是受到神的引导或赞赏。但实际上,在过去一百多年中,教会所做的许多事工都与神没有直接的关系。
我们有钱,我们有合一的心思意念,并且有一些管理技巧来达成目标,但这并不意谓着一切是由神的心发出。它们也许只是出于人想要成就某些大事的欲望,不论这当中的努力是否有神参与其中,都参杂着许多不单纯的动机。
其二,法利赛人的酵。
法利赛人的酵
法利赛人的酵有别于希律的酵,它代表了宗教体系。它在理论上是拥抱神,但在实际上或经验上却非如此。在法利赛人的心中,有关神的观念是不可或缺的,但有关经历神的部分则完全被排除了。法利赛人拥有形式上的神,但他们的神是没有能力的。如果你忘记带面包上船,同船的法利赛人会告诉你说:神按著其至高的主权,安排你忘记带面包上船,为使你更能同理那些此刻也没有面包吃的人。
法利赛人会提供解释,却没有解决方案。他们认为,当最后一位使徒去世后,面包店就关门了(例如:神迹终止论或恩赐终止论者)。他们不让神在此刻主动地在地上做工。他们坚持你应当祷告,却也坚持你不应该盼望能得到神的回答。他们的神就像俄罗斯轮盘一样,当你旋转轮盘,或许你可以得到答案,也或许你会得不到任何答案。
就像当时的拿撒勒人一样,受到法利赛人的酵所影响,很容易以错误的方式认识耶稣。他们只在形式上认识耶稣,自认为认识耶稣,但并非透过与祂的关系或亲身经历来认识祂。
今日的教会中有许多人对法利赛人的酵感到满足。他们满足于拥有一张归属于某教派教会的证书,但他们却与那位主动介入,此刻便与我们同在的神毫无连结。在这种酵的影响下,许多基督徒为身体的疾病找到解释,以致无法让神的大能有介入的机会。他们会说:那人受某种病痛折磨,是因为他生活方式的缘故,这也难怪。他们总认为神是右手戴上白手套,同时也是左手戴上黑手套的神。
他们在问题的解释上太过自信,但在问题的解决上却无能为力;而且,他们会诋毁那些尝试解决问题的人。耶稣的门徒们也曾落在这样的景况中。他们曾问耶稣说:拉比,这人生来是瞎眼的,是谁犯了罪?是这人呢?是他父母呢?主耶稣拒绝和他们讨论那个问题,祂说:也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显出神的作为来。(约翰福音9:2-3)
人们并不明白,当神要拯救某一困境时,祂会非常周密地行事,看起来就像是祂创造出这个问题,为要使其成为显明祂能力或荣耀的机会。罪的情况也是一样;但神并不会只为了彰显祂的荣耀而使人犯罪。
当有耶稣的同在时,一个问题就具有了意义。如果没有耶稣救赎性的触摸,这个问题也只不过是魔鬼手中的另一项工作。耶稣是如此专注在解决问题上,祂甚至对法利赛人的辩论毫无兴趣。祂使希律和法利赛人影响力的核心特质暴露出来,那就是:两者都是基于对人的惧怕;两者的动机主要都是基于外在人们的想法。
但当我们被天国的酵所影响时,我们就不用害怕别人对我们的想法。我深信,神正在兴起一群子民,这群人是为他人着想、有怜悯心、有爱心的;他们会活出敬畏神的生活,一点也不惧怕人。
诗篇25:14
14 耶和华与敬畏祂的人亲密,祂必将自己的约指示他们。
箴言29:25
25 惧怕人的,陷入网罗,惟有倚靠耶和华的,必得安稳。
敬畏神,能使我们看得更清楚;惧怕人,则会使我们陷入无止境的困惑中。
天国的酵
主耶稣告诫我们要慎防希律的酵和法利赛人的酵,因为它们会妨碍我们心思意念的更新。耶稣说这些话是因为,门徒们忘记带午餐上船而害怕没得吃,但偏偏就在不久之前,耶稣才行了两次使食物倍增的神迹。他们一开始想的是他们所缺乏的,因此抵触了神才刚刚赐给他们有关超自然供应的启示和经历。他们的思想被暴露出来,是建立在不当的根基上。(马可福音8:14-15)
耶稣则告诉另一批人说:“你们因为你们的传统,就废弃了神的话。”(马太福音15:6)这也正是发生在门徒们身上的问题。
当我们只采取过去传统的观念回应,而不是倾听神新鲜活泼的话语时,神的大能就流失了。传统并不一定是坏事,但它通常是建立在过去的话语上。圣经上说:信道是从“听道”来的,而不是从“以前所听到的”而来。
门徒们拥有当时耶稣所说新鲜活泼的话语,但他们却不明白!因此,耶稣说:“你们为什么因为没有饼就议论呢?你们还不省悟,还不明白吗?你们的心还是愚顽吗?”(马可福音8:17)祂并没有在他们喂饱众人之前,用这种方式对他们说话,因为如此他们将不知道祂所指的为何。他们并未从经历中得知耶稣能做什么。但神迹领他们进入了那个经历中,期望他们能以那个神迹作为他们生命的新标准。
当神为你行了一件神迹,并且让你看见它,也有份于其中时,祂是在教导你看见那肉眼看不见的领域。因此,神迹是一位导师,是神所赐的礼物,为要向我们显明另一个领域存在着什么事物。
当我经历了一个神迹,之后又故态复萌,发出同样的怀疑、抱怨、牢骚、叹息,那是因为我没有让主的见证在我思考的方式上发挥完全的影响力。假如当我看见真的有人需要我为他祷告时,我心中所充满的却是恐惧、质疑,而不是之前我所亲身经历、亲眼所见的那些神迹的见证。那么神和我都知道,那正是因为我害怕的缘故,而无所作为。恐惧,有时候会冒充成智慧。在这种情况下,我应该放下个人的自觉性,或者说根本不要去想我曾经看过多少神迹,就是单纯的去行、去回应。
当一切事情都很顺利时,你我可能是世上最有天国意识的人。当我们看见许多人得医治,许多人得救,经历很棒的敬拜,生命得翻转,我们心中可能会自我感觉良好。但可能当我回家时,车子突然抛锚了,口袋损失了五千元。然后路人莫名其妙地向我发怒,搭乘电梯时被卡在楼层中,好不容易回到家却发现电脑当机了,手机系统也出问题了。这时环境的火使我心中的酵开始发起来,开始影响我的心思意念。
因此,
玛拉基书3:2
2 祂来的日子,谁能当得起呢?祂显现的时候,谁能立得住呢?因为祂如炼金之人的火,如漂布之人的碱。
玛拉基书4:1
1 万军之耶和华说:那日临近,势如烧着的火炉,凡狂傲的和行恶的必如碎秸,在那日必被烧尽,根本枝条一无存留。
这里先知玛拉基所说的是,将有一连串的事情会发生,使得我们心中的某些“影响力”浮现出来,以致我们能清楚地看见它们,不论我们喜欢与否。
我希望我面对困境时的第一个反应,总是有信心。有时候,我要花一、两天的时间面对;有时候,我只要花几分钟的时间,就能使心思意念回到正确的方向。有时候,我会觉得烦恼、被激怒或忧虑,虽然圣经告诉我那是毫无理由的。但我还是常会纳闷,神既然花了重价买赎了我,甚至赐下祂的独生爱子给我,并且还愿意把一切都白白地赐给我;但为何每当我面对压力时,怎么还会那么忧虑消沉呢?
我得到的答案是:正是因为希律的酵和法利赛人的酵已进入到我的灵魂里面,于是当我面对压力时,它们就开始膨胀。
神国度的思维,就是知道任何事情在任何时候都是有可能的。当我们怀着柔软的心降服于神的思维模式时;当我们接受神的创造力,并且说“是”时,天国的思维就会开始动工。我们要让我们的心思意念充满天国的酵,天国的影响力。我们要求神迹,并且要让那些神迹在我们身上发挥充份的影响力,进而改变我们对事情的所有看法和作为。
我的风暴从何而来?
生命中的风暴,就像经历了一场神迹一样,可以为我们的成长提供很好的挑战和机会。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风暴相对也会带来不同的挑战和机会。有些风暴虽然是来自魔鬼,却可以激发并促使我们去使用已经拥有的启示;它们是等着要发生的神迹,正如马可福音4:35-41所说的:
35当那天晚上,耶稣对门徒说:我们渡到那边去吧。36门徒离开众人,耶稣仍在船上,他们就把祂一同带去,也有别的船和祂同行。37忽然起了暴风,波浪打入船内,甚至船要满了水。38耶稣在船尾上,枕着枕头睡觉。门徒叫醒了祂,说:夫子!我们丧命,祢不顾吗?39耶稣醒了,斥责风,向海说:住了吧,静了吧,风就止住,大大的平静了。40耶稣对他们说:为什么胆怯,你们还没有信心吗?41他们就大大的惧怕,彼此说:这到底是谁,连风和海也听从祂了。
另外有些风暴是出于神的,目的是为了要指出我们走错了方向,正如约拿书1:4-6所记载的:
4然而耶和华使海中起大风,海就狂风大作,甚至船几乎破坏。5水手便惧怕,各人哀求自己的神,他们将船上的货物抛在海中,为要使船轻些。约拿已下到底舱,躺卧沉睡。6船主到他那里对他说:你这沉睡的人哪,为何这样呢?起来,求告你的神,或者神顾念我们,使我们不致灭亡。
我们从上述经文中看见两种风暴,二者皆有其不同的目的。其中一种是出于神的;另一种则是出于魔鬼。在这两个状况中,都有一个人睡在船上。不过不同的是,其中一个状况是那人因沮丧而想逃避不愉快的现实;另外一个状况是那人带着天国的心态活在地上,活出天国中没有风暴的生命。
问题是:你面对的是哪一种风暴?是从魔鬼来的?还是从神来的?那你有按神启示你的方法去对付风暴吗?而你有从之前的神迹中学到功课,以致于使你有足够的信心去面对目前的挑战?
门徒们所处的风暴是出于魔鬼,为要使他们偏离神的旨意;约拿所处的风暴是出于神,为要使他回转到神的旨意中。有些人遇到风暴,是因为当神向右转时,他们向左转。所以,神出于怜悯兴起暴风,是为要领人归回正路。有些人会遇到风暴,是因为他们行在神的旨意中。而神并不喜欢这种风暴,因祂要借此来训练我们使用祂已赐给我们的工具来平息风暴。
我们当中的多数人一旦遇到风暴,可能马上就会下结论,认为我们的任务就是大声呼求神的介入,并且改变我们的环境。然而,这并不是风暴的目的。如果我们只是呼求,那么我们就是放弃了我们在神迹中所能扮演的角色。神从来不曾允许风暴发生,除非祂先提供我们止住风暴的工具。祂要我们去使用那些工具以带来神迹的结果。
你不妨回想一下,去年你所遭遇的最大冲突或危机。我向你保证,只要你稍微检视一下,你一定会发现神交在你手中来处理那些问题的工具。祂容许问题临到我们,为要使我们学会战胜问题,而不是每一次都呼求祂。工具被放在同一条船上与我们在一起,但仇敌不停刮起令人惧怕的风暴,使我们忘了工具放在哪里。
我们当中很多人在遇到风暴时的祷告,就像门徒们看见耶稣在船上睡觉时所作的祷告:“夫子,我们丧命祢不顾吗?”于是耶稣起身,回应他们的祷告。当神回应我们的祷告时,我们当中的多数人会觉得很好。我们甚至会为他们鼓掌,认为他们在那个环境中做了正确的事,但耶稣却转身问他们说:“你们怎么没有任何信心呢?”
门徒们也许会想:“等一下!我已经有足够的信心来求告祢了!祢也按我所求的回应了!”但事实是,我们的责任就是要拿起神所赐的权柄,命令那些拦阻离去!大多数的人应该吩咐风暴止住时,却只会求神来为我们解决地上的问题。其实我们应该从天国的角度来看待各种情境,并宣告主的话语,然后见证天国释放在我们当中。
背负的是不信的重担?还是主的重担?
我很赞赏,也很尊敬一些代祷者的事奉。但许多的代祷者却是每天哀哭、叹息、沮丧,并且称之为认同性的代祷。我认为这是对认同性代祷的一种误解。其实他们祷告,从未进入到一个信心的所在。我知道那像是一个怎样的情况。因为在我的生命中,也曾每天花很长的时间,非常殷勤、很有纪律地作很令人感动的祷告,就好像在计时祷告似的。
但神并未因此而处罚我,因为祂知道我是诚心诚意的。但事实上,我的祷告很少是在信心里的祷告,而且大部分都是沮丧、灰心、失望,或是背负“重担”的祷告。可悲的是,许多信徒至今仍未能分辨什么是“主的重担”,什么是他们的“不信”所造成的重担。
有些人虽在祷告时觉得很糟,但他们却很矛盾,越是发觉自己是一位受膏的代祷者就越是感到满足。刚开始有这种情形并没有问题,但我们一定要竭力进入信心的所在。
这种情绪反复无常的代祷,与耶稣对我们在面对风暴时的期待大相径庭。如果耶稣睡在你的船上,那不是因为祂在等待你以哀哭或诚挚的祷告来叫醒祂,而是因为你拥有荣耀的属灵目的。祂期待你能善用祂赐给你的工具,带出属天的结果。
有些教师的教导说:神喜欢等到最后一刻才介入,为的是要彰显祂至高的主权。他们也认为,这是神的聪明之处,因为那可显明自始至终祂都在掌权。你可能也听过人们这样说:神从来不早到或迟到,祂永远是准时的。然而,神并非永远这么做。如果祂总是在最后的时刻才介入,通常是因为我们未能善用祂一开始就交给我们的工具之故。
起来,不要让你所经历过的神迹白白浪费了!
因此,你正在面对一个属灵的争战,通常是因为你已经为此刻训练多时了。这意谓着,你生命中所经历的一些事情,已经教导你如何回应目前的风暴了。当问题来临时,你应该已经知道该如何做。你不需要花那么多的时间在沮丧的祷告中寻求神。你应该预备好,并且说:“奉耶稣基督的名,要破除你身上死亡疾病的权势。我相信神必在这个情势中行神迹!那个堕落的孩子必定会回家。这段破碎的关系必定能修复。还有,财务的危机也必要解除。”
祷告的时间应该是在事前,正如耶稣所行的,在事前没有任何异样之前,在独处的时候就向神呼求。如此,你能储备足够的能力,并创造内在的平安和信心,带着它们进入所面对的困难情境中。
不要白白地浪费我们所经历的神迹!不要让我们只是在一旁观看神行某些奇事,拍手叫好,说:阿们!然后却没有任何改变就走了。我们需认识到,我们已装备好去面对每一场风暴。之前所经历的神迹,已经教导我们得以看见目前的解决方法。我们必须让天国的酵取代希律的酵和法利赛人的酵,并让它充满在我们的心思意念中。我们必须让从神而来的启示和经历,永远改变我们看待生命及事物的方式。
作者:简子尧传道,毕业于灵粮教牧宣教神学院,目前服事开拓我父的家教会。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