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Kirk E. Miller
翻译:Joy Lin

在本集《Logos 线上直播》节目中,Kirk E. Miller与Mark Barne(Logos首席产品经理)深入探讨如何在圣经研究与事工中负责任地运用人工智能。他们剖析了在圣经研究中导入AI的注意事项,并阐述Logos如何以明辨力、防护机制及神学信念为核心,打造善用AI的工具。
文章大纲
本集嘉宾:Mark Barne
Mark Barne拥有二十年牧职经验,持有圣经神学硕士学位,曾任联合神学院客座讲师。他曾担任《福音杂志》编辑,并为《恩典杂志》、《当代福音派》及《福音时报》撰稿。现任Logos与Verbum应用程序的产品经理,与妻子及两名儿子定居英国。
本集精华
我们所指的人工智能究竟是什么?
何谓人工智能?探讨人工智能(AI)的负责任应用前,我们需先厘清其定义。Mark 提出实用定义,特别针对 ChatGPT 与 Logos 等工具进行阐释。
尽管人工智能已存在数十年,但近期透过大型语言模型(LLMs)——能根据人类指令生成文本的技术——才真正进入大众视野。
应运用哪些神学原则与经文思考AI?
如何从神学角度思考AI?哪些神学原则或关键圣经经文具有指导意义?
尽管圣经未直接论及AI,却赋予我们神学框架以应对新科技。Mark提出数项核心神学原则:
- 智慧:真正的智慧源自上帝,而非机器。研读圣经本质上是属灵的操练,而非单纯的资讯下载过程。
- 分辨力:基督徒必须培养辨别善恶的能力,尤其当科技带来崭新的便利与诱惑时。
- 管家职分:信徒蒙召妥善管理时间与资源,其中包含对科技工具的负责任使用。
- 群体:人工智能永远无法取代教会的角色。向机器而非其他信徒寻求答案,恐将动摇神所设计的群体门徒训练根基。
- 谦卑:知识可能使人骄傲。当海量资讯唾手可得之际,我们必须防备骄傲与自足的幻象。
Kirk E. Miller为评估科技与人工智能增添另一重要神学视角:创造、堕落、救赎与成全的框架。科技(含人工智能)可视为创造使命的实践——作为促进人类繁荣的文化工具。但因堕落之故,它亦可能被滥用以滋长骄傲、自恃,并扭曲神的旨意(例如创世记11章的巴别塔)。而救赎的实践,则在于智慧运用这些工具,以服事神的使命。
运用人工智能进行圣经研究或事工可能存在哪些潜在风险?
Mark 与 Kirk 都提醒过度依赖人工智能,来进行属灵操练是有危险的。
研读圣经本该是艰苦的功课。圣经研究的目的不仅在于得出正确解读,与经文角力的过程本身就该对我们产生塑造性的影响。当人工智能绕过这个过程——无论是自动生成讲章或避开深度反思——我们便剥夺了自己从中获得的益处。
Mark 指出,若年轻传道人过度依赖人工智能,将阻碍其作为牧者、解经者与讲道者的成长。Kirk 将此比喻为肌肉萎缩:若我们停止运用解经技巧,这些能力终将随时间流逝而衰退。
此外,尽管剽窃并非新问题,人工智能却提供了新的剽窃途径。它诱使使用者以自动化取代原创工作。
简言之,本该辅助工作的工具可能演变为取代工作的工具。过度依赖人工智能不仅潜藏风险,甚至可能触犯伦理底线。
人工智能能像我们一样诠释圣经吗?
人工智能能汇整数据并运用语言生成能力来“诠释”和解释经文。然而圣经教导我们,正确地接触圣经是一项属灵的任务,涉及圣灵的特殊启示与工作(例如:哥林多前书 2:12–14; 弗1:17-18;来4:12;约壹2:27)。那么哪些圣经研究环节中是AI无法取代的?
正如 Mark 所解释,大型语言模型并未真正理解文本。它们仅凭统计模式预测下个最可能出现的词汇。AI 或许能逼真模仿人类语言,但它没有灵魂、不祷告、不与神交通。在接触圣经时,它无法经历圣灵的启示,自然也无法借此领受启示。AI更不认识你教会中的会众,也不了解你内心的状态。
圣经研究与讲道的一切面向,都必须保持全然人性化且蒙圣灵引导。
Logos如何设计其人工智能工具以避免侵蚀沉思式的圣经研究?
那么Logos如何以符合神学与伦理的方式整合人工智能?Mark 简述了几项指导原则:
Logos 多数人工智能驱动工具(如智能搜索与圣经智能搜索)皆聚焦于检索而非生成。它们并非创造新内容,而是协助使用者从个人图书资料库中找出相关经文或书卷。
鉴于精准研读上帝的话语对基督徒至关重要,Logos如何设计其工具以提供可靠结果?
Mark指出,人工智能模型可能产生“幻觉”,尤其在回答高度具体的问题时,会输出看似合理却错误或虚构的资讯。当人工智能用于语言分析或神学论述等任务时,此风险更为显著。
Logos透过严格限制应用程序中AI的使用范围与方式来降低此风险。该平台未自行训练大型语言模型,而是采用第三方模型,并仅喂入经Logos图书资料库精心筛选的图书。例如生成书目摘要时,Logos仅向AI传送用户个人图书资料库中的顶端搜寻结果。此举大幅降低幻觉发生几率,确保更高可信度。¹
使用者亦可限定搜寻范围(例如仅在书籍搜索),从而获得更精准的范围。
Logos 如何透过设计决策确保其人工智能工具尊重讲道的神圣本质?
有人可能担忧将人工智能引入讲道流程会削弱其与生俱来的牧养特质。那么 Logos 采用哪些具体伦理准则,以确保像“讲道助手”这类工具仅作为创意辅助,而非取代牧师祷告中的工作?
Mark 明确表示:Logos 绝不会开发自动撰写讲章的功能,此乃神学决策,而非单纯技术考量。(Logos具备开发此类工具的能力,但刻意选择不这么做。)撰写讲章与传讲信息是牧职责任,既不能也不应外包。
因此,即使涉及讲道大纲或例证,Logos 仍刻意限制这些产出的精致程度与完成度。其宗旨在于激发灵感,而非取代牧者备课的过程。讲道辅助工具的设计理念是“刻意保持未臻完善,无法直接采用”,借此鼓励创意思考,而非鼓励直接复制贴上。

人工智能能如何辅助我们的圣经研究(同时不取代我们在其中的角色)?
尽管潜在风险确实存在,但机遇同样真实。若能明智运用,人工智能可以深化我们与神话语的互动。
Logos(现已整合AI技术)最显著的优势,并非仅在于节省时间,而在于让使用者能在相同时间内深入探索。过去耗时数小时的任务——如翻阅索引或浏览艰涩资源——如今瞬间即可完成,释放更多精力投入研读、默想与祷告。
人工智能对大使命的实践与福音传播有何潜在助益?
AI 驱动工具能促进深度圣经研究的普及化,赋予更多人深入经文的可能。例如智能搜索功能免除学习专业检索语法的需求,降低操作门槛,使深度文献检索触手可及。过往需专业训练的研究,如今任何认真研读圣经者皆能完成。
此外,Logos 的人工智能可以翻译著作,突破语言障碍提供更多资源。这对全球缺乏母语神学资源的学生尤为重要。即便是英语使用者,如今也能接触其他语言撰写的神学著作,扩展非英语世界声音的全球影响力。Logos 更与圣经译者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协助他们运用平台人工智能工具进行翻译工作。
结论
正如 Kirk 总结,我们可将人工智能在Logos中的角色视为内建的研究图书馆员助理。研究图书馆员助理协助您觅得最佳资源,指引正确方向,却不会代劳研究。亦如 Mark 所言,人工智能应是仆役而非替代者。它无法领悟圣经、为人祷告或效法基督——但能协助那些能做到的人。
智能搜索与新版概况等工具,使Logos的实用性更胜以往,同时坚守其核心使命:支持深刻、严谨且由圣灵引导的研经。
立即体验Logos!
点击这里开始免费试用30天!
本文章编译自:https://www.logos.com/grow/live-responsible-ai-bible-study/#h-episode-synopsis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