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诠释使行行传五章亚拿尼亚和撒非喇的故事,并非易事。许多读者觉得它太严厉,回归到旧约时代的报应。“为什么惩罚会突然临到?为什么不给人悔改、恢复的机会?”
再多的注解也无法抹去这段话的锋芒——但这可能就是重点所在。
以下我要提出五项洞见,以说明为什么路加在圣灵的默示下把这段故事收录在使徒行传里。我的目标不是要解决你的所有的疑问(尽管这些洞见能解决我的疑问),而是留给你一个从这段经文而来的新问题。
一、亚拿尼亚和撒非喇只是陪衬
这对夫妻令人震惊的结局,让我们容易忽略这故事一开头的“但是”。 (章节划分当然也没有帮助。)
亚拿尼亚和撒非喇的欺瞒、贪婪与信仰群体的真诚、慷慨形成对比(徒四32-37)。请读五章1-11节,再回来读前一段,或许会有某种悲伤的感觉油然而生。这场景描述的和乐的乌托邦。“一心一意”、“凡物公用”、“内中也没有一个缺乏的”。
“(但是)有一个人,名叫亚拿尼亚⋯⋯. 。”这可是个不好的预兆。贪婪和欺骗如病毒般进入这个群体。教会正大幅扩张,亚拿尼亚和撒非拉却偷着进来,成为威胁。
请注意另一点:撒非拉死在彼得脚前(五10),而那里正是约瑟带所有钱财来到的地方(四37)。这位慷慨的门徒非常尊重上帝的权柄,从他摆上财产在神所设立的使徒脚前就能看得出来。亚拿尼亚和撒非喇却没有这样尊重上帝,于是上帝将他们放倒在地,借此来显明祂的权柄。
二、这段与约书亚记七章十分相似
不论作者路加有没有这样的意思,解经家能轻易指出这故事和约书亚记七章里的亚干有十分类似。布鲁斯(F. F. Bruce)在NICNT系列里的使徒行传注释书里写道:
亚拿尼亚故事在使徒行传里的地位,就像亚干故事在约书亚记里的地位。这两段叙事里都有欺骗的行为阻断神子民的得胜之路。有可能使徒行传的作者本身想要突显两者之间的相似,因为当他说亚拿尼亚“私自留下”部分的价银时(2节)所使用的希腊字,和希腊文版本的约书亚记七章1节里,说到(由亚干所代表的)以色列人因为取了当灭之物作私用而“犯了罪”所用的希腊字,是同一个字。
至少,这里的相似性让我们想起,神突然施行审判,护卫祂的圣洁,并没有违背祂的本质。
但是相似之处不只有动词。
- 两起事件都发生在新的开端:以色列人正要进入应许之地,而新约教会正要在耶路撒冷扎根。难道上帝在热心守护着祂的嫩芽?
- 两起事件都涉及贪婪和财产。上帝命令以色列人不可将当灭之物带进营中(书六8),而萌芽中的教会也将变卖一切看作习俗。
- 上帝迅速而全面地惩罚这两个群体。明显的差别在于亚干全家一同受罚,而亚拿尼亚和撒非拉是个别受罚。
我们可以合理猜想,神立刻降罚的原因之一,是使祂的子民以及他们正在成长中的群体保持圣洁。叙事并没有这样明讲,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子民的回应也这样暗示(5、11节),并且其他新约经文也命令要保守教会的纯一(林前三1617,五1-5;林后六14-18)。
(下文待续)
本文译自:https://blog.logos.com/5-insights-for-interpreting-the-deaths-of-ananias-and-sapphira/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