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am Chun Yin
作为教会的传道牧者以及之前在神学院就读的时候,总有弟兄姐妹或者是牧者会问我推荐应该看什么释经书,中文的话我可以找到一些合适的单本注释书给他们,可能这些书是不同的出版社出版,但论到英文注释书的时候,我就会推荐他们整个系列的注释书,就是新国际圣经注释系列(New International Commentary)。
为何推荐新国际圣经系列?
为什么我会推荐这个系列,因为该系列无论是神学立场、释经方法、原文翻译等都极具卓越,内容丰富,基本上阅读了他们系列的释经书可以说是对圣经某卷书有了很深入的了解,而且他们的作者群可以说是如书名一样国际化(international),例如新约的有 Joel B. Green、Douglas J. Moo、Gordon D. Fee、F. F. Bruce、David A. deSilva、Scot McKnight、I. Howard Marshall 等,旧约的则有 Gordon J. Wenham、Bruce K. Waltke、Tremper Longman III、John Goldingay、M. Daniel Carroll R.、Leslie C. Allen 等等,这些都是蜚声国际的圣经学者,他们来自不同的宗派和神学背景,这些学者他们的著作很多都已经翻译成中文,而且他们并非是一群只在学术象牙塔做研究、堆砌词藻的学者,反倒他们有一些在教会中长年服侍,所以一些经文的分享和信仰反思不会‘离地’,很贴合读者们的处境。
作者群对原文的细腻研究,老少咸宜
除了他们有甚具国际化的作者群,他们这个系列的内容十分丰富,每一卷书作者们必定翻译每节经文,可见他们对于原文仔细认真的研究,而且会透过语言学、语义学等来评论一些难解的词语,让读者能够明白,但这并不表示你需要具备阅读原文的能力才能阅读该系列的注释书,这个系列的另一个优点就是‘老少咸宜’,无论是学者、教会牧者、神学生还是没有受过训练的弟兄姐妹都能从这个系列获益,不懂原文的肢体也不会因为原文而需要略过一些页数,因为该系列细心之处在于将一些较为学术、艰深的内容或是一些需要一定原文能力的内容大都摆在注释中,以至于学者或是受过一定训练的弟兄姐妹可以透过阅读注释来更明白作者的立场,而没受过神学训练的弟兄姐妹大也可以跳过注释,直接看作者的推论和解释,可说是照顾了不同读者的需要。
详细的背景内容:作者、成书、神学、结构与文化背景
至于内容方面,更加是读者们必须留意的地方,与一些较为简略的注释书相比,NIC 系列可以说是注释书中的翘楚之一,因为单是他们的简介已经涵盖了该书的 1/4 甚至是 2/5,他们除了在简介会介绍那卷书的作者、成书日期、神学和结构等之外,他们还会介绍该书的文化背景,就拿我这次试阅的传道书而言,作者朗文(Tremper Longman III)会将传道书这种智慧文学与近东的智慧文学、美索不达米亚和阿卡德的智慧文学比较,让读者可以知道当时的智慧文学的文化是如何产生、发展等,可以说是上了有关智慧文学的课堂,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又或者我之前看的腓利门书,作者麦克奈特 (Scot McKnight)会详细介绍第一世纪希罗世界的奴隶制度,并且会简介十八、十九世纪的美国黑奴制度,将两者比较,从而厘清第一世纪希罗世界的奴隶制度并非美国的黑奴制度。可见 NIC 系列帮助读者除了懂得经文注释,更清楚经文背后的处境。
逐节注释,每章小结
另外,经文注释方面,NIC 继续展现他书名的国际化、多元化,每个作者都因着他们的学术背景,运用他们相关的知识范畴,所以每本书作者的进路都可以不同,有的可以是历史鉴别、有的则是文学鉴别,甚至是神学进路也有,他们紧贴学术的发展,所以新出版的还运用了修辞鉴别学等,可说是五花八门,虽然有不同的进路,但该系列会要求作者透过每节注释来撰写该书,所以读者在品尝他们丰富的宴席的时候也不会因为‘菜色丰富’而迷失了,并且作者们会在每章的最后有一个小结,这样读者们就更能掌握该书所表达的内容。其中一定要注意的是这个系列的神学取态,这系列可以说是福音派的,但与某些福音派系列相比,我认为这个系列可以说是恰到好处,因为有些福音派是极度保守的,就拿我这次阅读的传道书而言,有些系列的注释书一定会认为整卷书都是所罗门写的,尝试为这个论点护航,但无视了一些不利的证据,而 NIC 的传道书,朗文则是尝试较为中立看待所罗门是否作者的问题,他从内证经文中阐释圣经历史的所罗门并不配合传道书的传道者所说的内容,又从外证近东文化的智慧文学都会虚构(fictional)一些人物来阐释自己的观点,从而建构传道书作者的身份,该系列的作者大都在学术上都有这种持平,不会先有立场才有论证,反而是借着论证得出结论。然而,这不代表他们是属于自由主义,将所有的经文都倾向反对或者去神话化,他们还是保持着他们的福音派立场,以认信来解释经文,符合他们的自我描述:‘忠心的批判(Faithful criticism)’,所以该系列既保持着学术的水准但却不会因着学术而将信仰抹掉。
与其他注释书不同特点之处
当我收到 Logos 的中文同工发来关于 NIC 会出版中文翻译的时候,真的挺为华人感恩!因为这个系列无论在中文翻译本还是英文原著都是一等一的圣经注释书,就拿一些华人比较熟悉的英文注释书翻译系列来比较,包括丁道尔圣经注释(Tyndale Commentaries)、圣经信息系列(Bible Speaks Today),这两套都是由校园书房出版,以及国际释经应用系列(The NIV Application Commentary),这套由汉语圣经协会出版,这三个系列相对地华人读者比较熟悉,这些系列都有他们的宝贵之处,但和 NIC 系列相比,有些地方可能会更看到 NIC 的独特之处,比如丁道尔和圣经信息系列他们采用的都是简略风格,其中圣经信息系列一开始就是圣经注释,不会有任何相关背景的参考,而丁道尔纵然有简介,但也是很简单的,相对而言国际释经应用系列则会用了较多篇幅来简介书卷,但因着他们的取态是‘应用’,所以比起 NIC 系列还是有点逊色,会显得不够详细。至于内文方面,这三个华人比较熟悉的系列都不是采纳每节注释的进路,反倒是几节甚至是一大段的解释,这可以帮助我们大约了解经文那个段落的内容,但却有些难解的字词就好容易忽略了,虽然国际释经应用系列尝试在这方面多点着墨,但如前面所言他们的取态是解释和应用,所以篇幅上也不能花太多空间解释一些难解的经文,甚至也难以摆在注释中。
作者们更会在一些经文的内容上有些信仰的反思,可以说是涵盖了多个层面,让读者能够既见到树林也见到树木,既学术又照顾肢体的灵性需要。
总结:忠心的批判
最后,如我标题所写的,NIC 系列可以说是横跨数代的心血,他们最早的注释书在 1940 年代出版,到了今年 2022 年还在出版,所以这些注释书就如同我们手机 app 是会更新的,拿加拉太书作为例子,1953 年由荷兰圣经学者 Herman Nicolaas Ridderbos 撰写,到了 1988 年由我们熟悉的华人圣经学者冯荫坤接棒撰写更新的注释书,到了 2018 年由《21 世纪新约导论》(校园出版)的作者David A. deSilva 接棒再更新撰写,当这些注释书出现新的学者撰写的时候并不是表示之前的都已经过时或者是不够好,而是随着研究方法的更新以及一些新的考古发现,有些诠释就需要重新思考,而更重要的是可以看到 NIC 系列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努力回应时代的需要,但仍然保持着他们这个系列一开始的初心:“忠心的批判(Faithful criticism)”,一代接一代,所以阅读这系列的时候不只是理解他们如何看待经文,更能看到信仰先贤的传承。
总结而言,NIC 系列无论在简介、圣经注释、参考书目等方面都极具丰富,而且立场学术并较为持平,适合不论是学者、神学生、教牧或者是平信徒弟兄姐妹,是理解圣经的‘居家首选’之一,我深深期待他出版整套中文的翻译系列,造福更多华人信徒。
作者:Lam Chun Yin传道,香港信义宗神学院道学硕士(进修中),目前服事于香港浸信教会。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