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事三难,信、达、雅。”
──严复
这是所有译者共同努力的目标,只是着重的比例各有不同。我们也可以在当代的圣经译本里看到这三方面。尤其,在《新汉语圣经普及本新约圣经》的《翻译注释》里,译者留下的注解,让一窥其中翻译的理由、方法和原则。
这本《翻译注释》独具特色,它不断告诉我们某段中文语句的原文是什么,以及它如此翻译的理由。这使我们不仅能知道原文直译出来是什么意思,还能知道背后的原因。我们将这本新约圣经打开,再对照它的翻译注释,就能跟着译者的思维前进。
以下我们可以举几处例子,来看看《新汉语译本》在这三个层面抱持着怎样的态度。
信:准确性
如果我们看哥林多前书十五章8节,也能发现这译本试图作更广义的角度去理解字义:“最后也向我这个好像非正常出生的人显现。”《翻译注释》这样解释:
非正常出生的人或译作“不足月就生下来的婴孩”或“怪胎”。原文的用词指所有不正常的出生,包括堕胎、死产、流产等,不一定是早产。这里要突显的,应是他成为使徒那种不正常的情况:在成为教会的使徒之前,他是个迫害教会的人;在成为使徒的过程中,他不是耶稣在世时所呼召的。
另外,路加福音十八章18节说到“犹太人的领袖”,《翻译注释》说:
犹太人的领袖:原文的用词可指犹太人的民间领袖(太9:18)、会堂的主管(路8:41)、法利赛人的领袖(路14:1)、犹太公议会的成员或其他官员。因缺乏进一步资料,难以准确界定,所以按一般意义译为“犹太人的领袖”。
在没有充足证据能下判断的情况,《新汉语译本》的方针是保留一般意义,不作过度的臆测。
不只有判断字义的原则,我们也看见文法上的翻译理由。约翰福音一章46节记载,耶稣指著拿但业说的第一句话是“看啊,这真是一个心里没有诡诈的以色列人!”译者在《翻译注释》里告诉我们:
真是一个——的以色列人:约翰在这里所用的并非形容词“真的”,而是副词,所以不应译作“真以色列人”。换句话说,耶稣并非要强调真假以色列人,而是要指出这个以色列人的本质。
达:畅达性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结构和习惯,因此此在内容不变,即忠实传达原文意义的前提下,应当让译文尽量贴近翻译语言的结构。有时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译者得增补原文里没有的字,好让译文更显得通顺。
提摩太前书五章16节说:“如果信主的妇女家中有寡妇,她就应该帮助她们;不要加重教会的负担,好让教会可以帮助那些真正的寡妇。”《翻译注释》说:
为使文意畅达,补上主。
为使文意畅达,补上家中。
腓立比书二章6节说,“他本有神的形像,与神同等,却不认为这同等要抓住不放”,而《翻译注释》说:
与神同等——要抓住不放:原文可直译作“却不认为与神同等是要抓住不放”。为使文意畅达,译文把“与神同等”置前,先作交代,然后才在下一句进一步说明这个“同等”。要抓住不放或译作“是一种强夺的行动”。
为了使文意通顺,不仅可以适当增补,也可以删除不必要的代名词。例如,提摩太前书一章8-9节说:“其实,我们知道,律法是好的,只要人适当地使用它,知道律法的设立本不是为义人,而是为不法和不受约束的⋯⋯。”《翻译注释》于第9节说:
原文εἰδώς知道为单数分词,指向上一节的τις“人”,而不是“我们”,所以译作“知道”。此外,原文这动词带τοῦτο“这”宾语,但为使文意畅达,略去不译。
雅:文学性
另一个特色是,除了熟悉原文的学者,也有中文学者多次润饰译文。举例来说,约翰福音四章6节说“耶稣因走路困乏,就坐在井旁。”同一句话,新汉语圣经普及本翻为“耶稣因旅途劳顿,就坐在水泉旁边。”
罗马书九章2节翻作“我非常愁苦,心里伤痛绵绵”。《翻译注释》里解释说:
绵绵一词,是翻译原文的ἀδιάλειπτος,意即不断或恒常。此句或译作“心里常常伤痛”。
你还可以在路加福音三章4-6节读到更贴近当代用语习惯的译诗:
“在荒野里,有呼喊的声音:
‘为主开路,修直他的道!
千谷万壑都要填满,
大山小丘都要削平;
蜿蜒的道路要变直,
崎岖的路径要整平。
所有人都要看见神的救恩。’ ”
读与写
(图:新汉语译本的工作流程。此图是使用Logos内建的画布功能制作。)
在我看来,“好译者”正是揉合“好读者”和“好作者”两者的身份,因为他的目的是要把他读到的写出来,给别人看。《新汉语译本》这本圣经邀集最出色的原文读者、中文专家、和编审团队,试图给华语教会又一个合乎时代的译本。而《翻译注释》让我们一窥译者都读到了什么,是怎样推敲出中文的意思。
参考资料
新汉语译本新约圣经 (已上市,推荐和翻译注释一起购买)
新汉语译本新约圣经-翻译注释 (8月16日之前预购可获85折优惠!)
新汉语译本新约圣经中文简介影片:
發佈留言